摘要:针对市场上球泡灯、PAR 灯、LED 灯、路灯及灯管五类主流照明灯具光学性能差异不明的问题,本研究采用力汕 LMS-6000 便携式光谱仪(全功能版 LMS-6000SF),对五类灯具的照度、相关色温(CCT)、显色指数(Ra)、峰值波长、频闪深度及视网膜蓝光危害等关键光学参数展开系统性测试。通过科学设计测试方案、精准采集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,明确各类灯具的性能优势与适用场景。结果显示,路灯在照度与抗频闪性能上表现突出,PAR 灯显色指数最优,LED 灯综合性能均衡。研究为照明工程选型、产品质量管控及行业标准完善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与技术参考
一、引言
在照明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,球泡灯、PAR 灯、LED 灯、路灯及灯管已广泛应用于家居、商业、户外等多个领域。这些灯具的光学性能直接关系到照明质量、视觉健康与能源消耗,因此对其进行精准的性能评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
传统的灯具测试方法往往需要多台专业设备配合使用,操作流程复杂,且受限于实验室环境,难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。力汕 LMS-6000 系列便携式光谱仪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,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。该仪器采用长焦交叉非对称 CT 分光系统,可实现照度、色温、显色指数、频闪、蓝光危害等多参数同步测试,波长精度达 ±0.5nm,照度测试范围覆盖 0.1-500000lx,同时具备 4000mAh 锂电池续航(连续工作 20 小时)与 8GB 数据存储(可存 10 万份报告)的强大性能,能够轻松应对长时间、多场景的现场测试工作,为本次多品类灯具对比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测试工具。
二、测试方案设计
2.1 测试仪器
本研究选用力汕 LMS-6000SF 全功能版便携式光谱仪,其核心技术参数如下:
• 波长范围:350-950nm,可全面覆盖可见光、近红外及紫外波段,满足各类灯具光谱测试需求;
• 测试精度:色品坐标精度 ±0.005,色温精度 ±0.6%,显色指数精度 ±(0.3% rd±0.3),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;
• 功能特性:支持频闪测试(调制深度 0-100%)、视网膜蓝光危害评估(符合 GB/T20145 及 CIE S009/E:2002 标准)以及植物照明参数测试,功能全面且贴合实际应用场景;
• 软件兼容:配套 PC 软件可兼容 Win7-Win11 系统,方便数据导出、分析与报告生成,提升测试工作效率。
2.2 测试样品
为保证测试结果的代表性与客观性,从市场上随机选取五类灯具各 3 台样品,所有样品均符合行业主流规格标准,具体信息如下:
• 球泡灯:功率 10W,色温标注 “暖白 3000K”,主要用于家居室内照明;
• PAR 灯:功率 20W,色温标注 “中性白 4500K”,常用于商业橱窗、展厅等需要突出物体色彩的场景;
• LED 灯:功率 15W,色温标注 “冷白 6500K”,属于通用型室内照明灯具;
• 路灯:功率 60W,色温标注 “冷白 5000K”,专为户外道路照明设计;
• 灯管:功率 18W,色温标注 “暖白 3500K”,广泛应用于办公、教室等场所的长条式照明。
2.3 测试环境与流程
• 环境控制:搭建专业暗室测试环境,将环境温度稳定控制在 25℃,避免外界杂光干扰测试结果。参考 GB/T 9473-2017《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》,将测试距离统一设定为 1m,确保测试条件的一致性;
• 仪器校准:在正式测试前,使用力汕 LMS-6000SF 自带的标准光源对仪器进行校准,确保波长、照度等关键参数的测试精度符合实验要求;
• 数据采集:对每台灯具样品连续测试 3 次,分别记录照度、相关色温(CCT)、显色指数(Ra)、峰值波长、频闪深度及蓝光危害加权辐照度等参数,取 3 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最终测试数据;
• 数据验证:通过仪器配套的 PC 软件导出原始光谱图,对测试数据的一致性与合理性进行验证,排除异常数据,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性。
三、测试结果与分析
3.1 核心光学参数测试结果
五类照明灯具的核心光学参数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,表格中数据均为各样品 3 次测试的平均值,能够客观反映各类灯具的光学性能水平。
灯具类型 | 样品编号 | 照度(lx) | 相关色温(CCT/K) | 显色指数(Ra) | 峰值波长(nm) | 频闪深度(%) | 蓝光危害加权辐照度(μW/cm²) |
球泡灯 | 1 | 889.5 | 2978 | 81.2 | 557.8 | 3.1 | 12.7 |
2 | 903.2 | 3005 | 82 | 558.9 | 2.9 | 13 | |
3 | 887.8 | 2982 | 80.9 | 557.6 | 3.3 | 12.5 | |
平均值 | 893.5 | 2988 | 81.4 | 558.1 | 3.1 | 12.7 | |
PAR 灯 | 1 | 1252 | 4476 | 92.1 | 542.3 | 1.7 | 18.3 |
2 | 1276 | 4508 | 93 | 543 | 1.6 | 18.7 | |
3 | 1264 | 4492 | 92.5 | 542.7 | 2 | 18.2 | |
平均值 | 1264 | 4492 | 92.5 | 542.7 | 1.8 | 18.4 | |
LED 灯 | 1 | 1022 | 6472 | 85 | 450.1 | 2.4 | 23.4 |
2 | 1036 | 6503 | 85.9 | 450.9 | 2.3 | 23.9 | |
3 | 1019 | 6485 | 85.5 | 450.6 | 2.6 | 23.6 | |
平均值 | 1025 | 6487 | 85.5 | 450.5 | 2.4 | 23.6 | |
路灯 | 1 | 2585 | 4976 | 78.1 | 548.2 | 0.7 | 15 |
2 | 2609 | 5005 | 78.9 | 549 | 0.6 | 15.3 | |
3 | 2596 | 4988 | 78.5 | 548.7 | 0.8 | 15.1 | |
平均值 | 2597 | 4983 | 78.5 | 548.6 | 0.7 | 15.1 | |
灯管 | 1 | 782.3 | 3478 | 83.3 | 552.4 | 4 | 14.1 |
2 | 795.8 | 3506 | 84 | 553 | 3.9 | 14.4 | |
3 | 778.5 | 3489 | 83.6 | 552.6 | 4.2 | 14 | |
平均值 | 785.5 | 3491 | 83.6 | 552.7 | 4 | 14.2 |
3.2 各参数详细分析
3.2.1 照度与色温
• 照度表现:从测试数据来看,路灯的平均照度最高,达到 2596.7lx,这与路灯需要为户外道路提供充足照明的设计目标相符,能够有效保障夜间行车与行人安全;PAR 灯平均照度为 1263.9lx,处于中等偏上水平,可满足商业场景中局部高强度照明的需求,如突出展示橱窗内的商品;球泡灯(893.5lx)与 LED 灯(1025.3lx)的照度较为适中,适合作为家居、办公等室内场所的基础照明;灯管的平均照度最低,为 785.5lx,更适用于对光照强度要求不高的狭长空间照明。
• 色温一致性:五类灯具的实际测试色温与标注色温偏差均较小,均在 3% 以内,符合 GB 7000.1-2015《灯具 第 1 部分:一般要求与试验》中的相关误差标准。其中,PAR 灯(偏差 0.18%)与路灯(偏差 0.34%)的色温一致性最佳,体现出工业级照明产品在色温控制精度上的优势;球泡灯(偏差 0.4%)、LED 灯(偏差 0.2%)与灯管(偏差 0.25%)的色温偏差也处于合理范围,能够满足日常照明对色温稳定性的需求。
3.2.2 显色指数与峰值波长
• 显色指数:显色指数(Ra)是衡量灯具还原物体真实色彩能力的重要指标,Ra 值越高,显色性能越好。测试结果显示,PAR 灯的平均显色指数最高,达到 92.5,属于高显色性灯具,能够精准还原物体的原有色彩,因此特别适合博物馆、美术馆、高端商业橱窗等对色彩还原要求极高的场景;灯管的平均显色指数为 83.6,LED 灯为 85.5,均具备良好的显色性能,可满足家居、办公等大多数日常照明场景的需求;球泡灯的平均显色指数为 81.4,基本能够满足普通家居照明对色彩还原的要求;路灯的平均显色指数最低,为 78.5,这是因为路灯的设计重点在于提供高亮度照明以保障通行安全,而非追求极致的色彩还原,其显色性能仍在可接受范围内。
• 峰值波长:峰值波长反映了灯具光谱能量分布的集中区域。LED 灯的峰值波长集中在 450.5nm,处于蓝光波段,这与冷白 LED 灯的光谱特性相符;球泡灯、PAR 灯、路灯及灯管的峰值波长均处于 540-560nm 的黄绿光波段,该波段的光线更符合人眼对视觉舒适度的需求,因此这些灯具在照明时给人的视觉感受更为柔和。
3.2.3 频闪与蓝光危害
• 频闪深度:频闪是指灯具光输出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现象,频闪深度过高会导致人眼视觉疲劳,长期接触还可能影响视觉健康。根据《LED 照明产品频闪测试方法》,频闪深度≤3% 为无危害级别。测试数据显示,路灯的平均频闪深度最低,仅为 0.7%,远低于安全阈值,能够有效避免户外长时间照明导致的视觉疲劳;PAR 灯的平均频闪深度为 1.8%,LED 灯为 2.4%,均处于安全范围内,使用时较为安全;球泡灯的平均频闪深度为 3.1%,接近安全阈值,敏感人群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有轻微不适;灯管的平均频闪深度最高,为 4.0%,虽未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,但长期在该类灯具下工作或学习,会增加视觉疲劳的风险。
• 蓝光危害:蓝光危害主要是指波长在 400-500nm 的蓝光对人眼视网膜造成的潜在伤害。根据 CIE S009/E:2002 标准,蓝光危害加权辐照度≤200μW/cm² 为安全范围。五类灯具的蓝光危害加权辐照度均远低于安全上限,其中球泡灯最低(12.7μW/cm²),LED 灯最高(23.6μW/cm²)。尽管 LED 灯的蓝光危害相对较高,但仍在安全范围内,日常正常使用无需过度担忧;路灯与球泡灯的蓝光危害较低,更适合儿童、老人等对蓝光较为敏感的人群长期使用。
四、结论与建议
4.1 结论
• 性能差异明显:五类照明灯具因应用场景与设计目标不同,在光学性能上呈现出显著差异。路灯的核心优势在于高照度与低频闪,能够满足户外道路照明的安全需求;PAR 灯以高显色指数为突出特点,是对色彩还原要求较高场景的理想选择;LED 灯在照度、色温、显色指数及频闪等方面表现均衡,且能耗较低,属于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型照明产品;球泡灯与灯管则更侧重于满足室内基础照明需求,在照度与色温上较为适配家居、办公等场景。
• 仪器优势突出:力汕 LMS-6000SF 便携式光谱仪在本次测试中展现出强大的性能优势,不仅能够实现多参数同步精准测试,还具备良好的便携性与续航能力,可轻松应对现场测试工作。其测试数据准确可靠,为灯具性能对比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,是照明产品质量检测与性能研究的高效工具。
4.2 建议
• 场景化选型:在实际照明工程与消费选购中,应根据具体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。家居照明优先考虑球泡灯(低蓝光、舒适色温),商业橱窗与展厅推荐使用 PAR 灯(高显色),户外道路照明必须选用符合标准的路灯(高照度、低频闪),办公场所可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需求,在 LED 灯与灯管中合理选择。
• 加强质量管控:灯具生产企业应将力汕 LMS-6000 系列便携式光谱仪纳入产品出厂检测体系,重点监控色温、显色指数与频闪深度等关键参数,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• 深化后续研究: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测试样品范围,增加不同功率、品牌及技术类型灯具的对比测试,同时结合实际使用场景的光照需求,建立更完善的灯具性能评价体系,为照明行业标准的优化与升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。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*